旧站栏目

    旧站栏目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站栏目 -> 人才培养 -> 成果展示 -> 正文

      省一流技师学院建设·典型案例⑦丨“M-OPEN”施教模式引领技工院校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改革新趋势

      时间:2024-10-12点击数:

      一、案例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新要求,人社部于2018年3月正式将通用职业素质课程建设作为技工院校公共课课程改革重要突破口加以探究落实。

      作为首批全国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教学实验院校,浙江省实验院校组长单位,我校顺应新时代技工教育发展新形势,秉持学生需要为中心、职业发展为核心、能力培养为中心,加大通用职业素质课程领域的探索和研究,形成满足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满足学生职业素养成长需求、且具有自身特色的通用职业素质课程“M-OPEN”施教模式。

      二、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是逐步扭转技工院校“重知识技能传授,轻职业素养培养”的人才培养局面;二是弥补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教学缺乏成熟实施模式的不足;三是有效解决通用职业素质课程与其它课程有机融合的问题。

      三、主要措施

      1.锚定目标,找准策略,构建课程实施体系

      通用职业素质课程“M-OPEN”施教模式,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核心、以能力为重心的基本理念,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通用职业素质,使学生成为具备工匠素养的高技能人才。课程“M-OPEN”施教模式以“M-培养技术工匠(Master)”为核心,通过“O-锚定一个目标点(Object)”“P-遵循一个出发点(Point)”“E-找准三个着手点(Execution)”“N-选好三个方法点(Notion)”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开放包容、创新性和成长性地带领学生开展通用职业素质课程学习和社会实践锻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通用职业素质,稳步提升学生核心综合素养能力。

      (1)锚定一个目标点(Object)。通过通用职业素质课程学习和实践,学生在具备职业技能的基础上,在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创新革新、岗位适应等通用职业素质方面展现显著的进步,加速推进传统技能型人才成长向具备工匠素养的高技能人才转变。

      (2)遵循一个出发点(Point)。在组织课程实施过程中,紧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教学“三心”要求,并以此为出发点,设计各类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就业、个人发展打好基础。

      (3)找准三个着手点(Execution)。在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施教过程中,结合学院实际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规律,设置了以“八社”、“一节”、“三赛”为着手点的进阶式课程实施策略。力求通过三个阶段的学习与实践,学生能够培养起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综合职业能力,优秀学生能够成长为社会需要、企业渴求的高级全能型人才。

      (4)选好三个方法点(Notion)。按照通用职业素质课程特点和实施策略,采用支架式教学、情境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等方法完成课程教学。在教学中,主张呈现整体性任务,运用翻转课堂、活动教学、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并在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并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同时,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情况。

      2.整合资源,优化筛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为进一步深化通用职业素质M-OPEN施教模式研究,我校筛选优秀教师组建通用职业素质教研室,建成一支教学、研究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为通用职业素养课程实践研究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同时,组建成立以学校校长为领衔人的通用职业素质工作室,聘任人社部通用职业素质课程专家为顾问,着力推进通用职业素质课程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评价方案研究,客观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3.引领示范,深度互动,搭建良好交流平台

      为持续深入推进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教学实验,充分发挥通用职业素质课程组长单位“领头羊”作用,学校严格遵照人社部《关于扩大技工院校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教学实验范围的通知》精神,全力协助省人社厅教研所,开展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教研活动,会上推介交流我校特色施教经验,持续扩大我校引领示范作用。

      四、创新点

      1.菜单式第二课堂,实现“两个课堂”良性有效互动

      依据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通用职业素质课程八个模块特点,开设相关课程八大社团,以菜单式第二课堂形式开展实践教学。通过“课程化”、“学分化”、“项目化”重构第二课堂,以培训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延伸课内实践教学时间和空间,搭建一个课内课外相结合、显性隐性相互补的实践能力提升的育人平台。

      2.学练赛一体融合,加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互促并进

      将专业赛事融入“两个课堂”,竞赛项目与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环环紧扣,将学、练、赛融为一体。通过参加校内定期组织开展的“职通车”技能节、国内各类专业赛事,赛技能、赛创新、赛成长,实现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相互融通、相互补充、相互支撑,进而实现职业技能习得。

      3.校企联动协同育人,促进“全程多维”教学实践深化

      依托我校校企共育机制,通过与优质企业合作,切实将通用职业素质课程学习深度融入学生专业职业实践,深度拓展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内容,实现专业学习、职业素质提升与企业实践多维度有机融合,助力我校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无缝对接。同时,结合学生社会实践反馈,精准调整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教学目标和方法,加速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多维度全过程教学实践体系。

      4.“全链条”施教测评,构建综合评价体系

      主动适应通用素质课程内容的开放性及其教学实施的多样性,通过教学实验和社会实践,逐步探索建立并完善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企业、教师、学生等多方主体参与的学前、学中、学后的科学客观综合评价体系,实现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教学闭环。

      五、推广应用

      1.形成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教学理论成果

      以冰山模型和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依据,探究形成独具我校特色的通用职业素质课程M-OPEN一体化施教模式,有关理论文章于2022年11月公开发表。同时,结合前期课程教学探索及课程教学实践,申报课题《技工院校通用职业素质课程“M-OPEN”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被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立项为重点课题。

      2.打造通用职业素质课程精品教学资源

      建设《就业指导与实训》《创业创新指导与实训》《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自主学习》《交往与合作》《信息检索与处理》六门课程教学资源库,建成微视频206个、编写脚本206份、完成教学设计208篇、归集题库208份、编制试卷12份。目前,六门课程已全部投入使用,课程在线浏览量超255万次。其中,《就业指导与实训》课程中的课堂实录于2023年10月上传全国技工教育网,供同类院校教学使用。

      3.扩大课程成果影响力

      杨小平、陆梦洁两位教师参加人社部举办的“通用职业素质全国优秀教师”选拔赛,分别取得全国第一、第四名的佳绩,荣获“全国通用职业素质课程优秀教师”称号,被人社部认定为通用职业素质课程培训讲师,并在相关培训班中分享我校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教学模式。同时,在省职业技能教学研究所举办的教研会上向参会30所院校推介交流课程施教经验,起到引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