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01点击数:
为进一步强化班主任赋能作用,探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新策,6月24日,人文学院班主任齐聚厚德楼102,共话行为习惯外在塑造,共谋德育内在渗透。
会议之始,人文学院副院长支文婷回顾了本学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成效,重点围绕“纪律规范、文明礼仪、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总结。她指出,学生养成教育是班级管理的重中之重,需全方位、系统性地推进落实。
在经验交流环节,张建娣、程玉婷围绕“行为习惯与优良班风的联系”、“正确面对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等主题进行了深度分享。张老师班通过“班集体建设”、“营造良好班风”等案例,展示了学生习惯养成的有效路径;程老师分享了她在面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时的处理方法,展现了教师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性。
朱惜芳、朱志明两位老师则侧重于协调学生的“知”与“行”,在班级管理中他们经常会给学生解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意义及教育内涵。让学生知道要做什么和为什么要这样做,使他们内心遵从,从而进行习惯上的调整。
耿晨、郑世成、陈天鸿三位老师分别从“习惯无小事”“榜样的力量”“持之以恒”等不同角度,分享了自己在学生养成教育方面的经验。
马骏、范惠平、高永祥三位老师认为,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绝非简单的规则灌输,而是需要教育者像心理建筑师一样,依据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蓝图,搭建与之适配的习惯培养体系,让行为塑造真正成为心理成长的自然延伸。
最后支文婷副院长进行总结,提出“塑行、润心、赋能”的工作思路:聚焦行为习惯的外在塑造,强调通过规范化引导、日常管理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有序的行为模式;突出德育的内在渗透,注重从心理、情感、价值观层面引导学生,让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品德修养、心理健康发展相结合,避免 “形式化” 养成;强调班主任的赋能作用与学生的自主成长,班主任在思考如何通过方法创新提升德育实效的同时,也要关注如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习惯养成的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为班主任搭建了互学互鉴的平台,提升了班主任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能力。相信在全体班主任的共同努力之下,人文学院的学院风貌能更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