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省一流技师学院建设·典型案例⑥丨产教双向发力,校企资源融合,共同打造精品课程资源库

时间:2024-09-20点击数:

一、案例背景

我校汽车维修专业是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第一阶段建设专业,在推进实施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需要教师、课程、场地、资源等多方面的支撑。工学一体化教学资源开发是提升工学一体化教学质量,建成工学一体化示范专业的重要载体。如何建好一个内容充实、资源丰富、简单实用的教学资源库是教学资源开发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学校以上述问题为切入口,校企深度合作,积极探索教学资源库建设新路径,为其它院校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是解决教学资源库中内容与企业岗位实际脱节、滞后的问题;二是解决课程资源数量匮乏、形式和内容单一,无法满足日常教学的问题;三是解决课程知识点设置缺乏考虑学生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四是解决课程考核过于强调终结性评价的问题。

三、主要措施

借鉴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以学习产出作为教学原动力,强调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来引导教学设计和组织关键教学资源,结合工学一体化教学要求,构建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的教学资源库。

1.校企联动聚合资源,增强组织力。组建课程资源开发团队,由省级专业带头人担任组长,10名骨干教师担任成员,4S店技术经理担任技术顾问。开发团队走访了浙江省金华、温州、杭州、宁波等地各类汽车品牌4S店共25家,与企业领导、岗位员工交谈共60人次,深入调研,精准获取企业相关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确保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任务相一致。

2.钻研国家课程标准,增强核心力。研究《汽车维修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明晰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模式、课程安排及实施标准要求,形成《汽车检查与维护》精品课程资源开发思路,明确开发具体内容。

3.对接学生学习需求,增强服务力。以学生为中心是教学资源开发需考虑的首要因素,围绕学生学习能力与岗位需求设计和组织教学资源是教学资源开发的首要任务。开发团队选取汽车维修专业200名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学生学习需求,明确学生对本课程的关注点、学习期望、对资源表现形式的偏好等,获得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需求,确定课程资源库框架,如图1所示。

4.制定开发技术路径,增强协同力。根据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学习目标进行分解,形成相应知识点和技能点,匹配教学资源。资源开发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维度分类整理,给课程使用者制作了一个“基础包”,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学情,个性化使用“基础包”,帮助教师做好课前准备。教学中通过设计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合理使用资源库素材,最后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对资源库进行评价,不断完善与改进资源库,确保课程活力,延长课程资源的使用寿命,建设流程如图2所示。

5.过程结果评价结合,增强有效力。结合汽车维修工作过程的规范性、工作结果的准确性,课程资源注重思政资源、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资源开发。在课程设置中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融入工匠精神、爱国等思政元素,在微课视频讲解中配套考核习题。在阶段学习任务完成后,配套有阶段性考核试题,本课程完成后配有相应终结性考核试题,便于实施全过程多元化评价。

四、创新点

一是形成闭环改进的精品课程开发思路。以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行业企业需求,梳理资源开发思路。内容设置按照“新手-熟手专家”的逻辑顺序安排学习任务,将代表性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针对每一个学习任务开发课程资源。教师在使用中,可根据需要增加资源,同时根据学生使用情况,对资源库进行改进和完善,优化资源,形成闭环改进的资源库建设机制。二是建设全新的视频微课资源制作模式。行业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全程参与课程资源开发,对拍摄脚本、视频制作、学生操作进行全方位指导,确保内容准确性、实用性。由专业的视频制作公司进行拍摄剪辑制作,制作完后交由教师团队进行审核,不达要求或存在问题进行重新修改制作,避免出现内容不专业、存在缺陷、达不到使用要求等问题。

五、推广应用

一是开发经验有效推广。我校开发的《汽车检查与维护》工学一体化精品课程,得到兄弟院校教师高度关注。在2023年浙江省技工院校交通类中心教研组年会上,作经验分享,获得好评。二是课程成果全面应用。2023年5月,完成《汽车检查与维护》精品课程开发,9月开始在2022、2023级汽车维修专业15个班涉及中级工、高级工、技师三个层次的700多名学生中推广使用,学生课堂参与度高、教学效果好。三是资源成果获奖。《汽车检查与维护》精品课程在2023年浙江省技工院校精品课程评选中获一等奖。此外,《汽车电器设备检修》《汽车销售实务》分别获二等奖和三等奖。